本篇文章1706字,读完约4分钟

总公司太原3月3日电题:“煤炭都”大同的“黑绿”变奏

本社记者孙亮全

12月23日开幕的大同古都灯会,1月份已经吸引了数十万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数百万游客参加古都灯会的春节文化节活动。 这座千年古城的旅行“新引擎”越来越强大了。

通过调整结构,推进绿色快速发展,山西大同在经济转型中走出了独具特色的道路,通过“黑绿”的变奏,实现了华丽的转变。

云冈大佛笼罩着黑纱城市,到处都很脏

仅仅十年前,大同被煤尘笼罩,无法想象“云冈大佛覆盖黑纱,城市到处脏乱差”。 那时,飞舞的煤尘使大佛失色,污浊的烟雾从鼻子里遮住了行人。

山西最北端的“三代京华、两朝重镇”大同市,已有2000多年历史,是中国最早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拥有云冈石窟、悬空寺、华严寺等中外闻名的全国重要文化财产保护单位。

但多年来闻名于外的是“煤炭都”的名片,是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 中国成立以来,大同累计向国家贡献了高质量动力煤30多亿吨和超过3000亿千瓦小时的电能,为全国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富裕的煤炭给大同带来了荣耀,但“一煤独大”的单一产业结构也留下了阵痛,多年的历史债务祸害了大同的环境。 由于采煤业的过度快速发展,大同成为地表沉陷严重、水资源十分短缺的城市,采煤沉陷区面积达到1600平方公里以上。

大同市环保局局长赫瑞表示,进入新世纪,大同在全国城市“污染排名”中常年“有名”。 从2003年到2005年,大同连续第三年进入全国污染最严重的城市。

向上向蓝天下变绿

十八大以来,大同积极应对资源型城市转型的严峻挑战,打出了调整生产能力、结构、提高效益的组合拳。 光伏发电拯救了沉陷区,打响了“控煤、气、管车、抑尘减排、治企、警示、取缔“土小”的“蓝天保卫战”。

2013年,大同市利用当地丰富的太阳能资源,整合采煤沉陷区土地、电网等快速发展要素,开始建设全国首个光伏“龙头”项目基地,基地于去年5月通过验收。

大同供电企业快速发展规划部副主任吴利华表示,截至去年底,大同市光伏项目装机容量达到1822.22兆瓦,年发电量26.58亿千瓦,节约标准煤87.71万吨,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227.58万吨。

面对煤炭的污染,大同极大地改变了以煤炭为中心的燃料结构。 仅2017年,大同市就完成“煤炭改气”、“煤炭改电”和集中供热59305户,排除“散乱污染”公司617家,取缔610家。

向着蓝天,大同也向下变成绿色。 位于山西北部的大同生态脆弱,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市只剩下残次林38万亩,森林覆盖率仅为1.8%。

近年来,大同发布了“保护大同蓝,再生大同绿”的动员令,为扩大城市绿化面积、恢复植被和森林而投入。 目前,大同市已建成30万亩以上规模的连片绿化工程2处、10万亩以上工程8处、10万亩以下1万亩以上工程56处,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超过40%。 2014年大同进入国家园林城市时,大同市林业局局长张宏东表示,“大同绿”为“大同蓝”的形成奠定了绿色基础。

曾经以煤炭为荣的“煤炭都”,如今创造了“煤炭除”的复制品,以高端产业链建设城市快速发展新的生态骨架,实现了快速发展动力的转变。 大同致力于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推进转型快速发展战术,许多民营企业被推到了引领领域快速发展的潮头。

“煤炭都”出现了新的“名片”

根据刚刚发布的山西省空气质排行榜数据,2017年,大同二级以上良好天数达到304天,是山西省唯一突破300天的城市,优良率达到83.3%,连续5年保持全省第一,“五连冠”

“煤炭都”重新恢复蓝天,“大同青”成了全新的城市名片。 依托原来的“绿色”和头顶的“蓝色”,大同市的新能源发展迅速,十分强劲。

2017年大同市接收入境游客累计7.38万人,国内游客累计5300多万人。 全年旅游总收入近50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三分之一。 这张新更新的旅行成绩单展现了古都的新实力。

南郊区的口泉乡杨家窑村也得益于绿色的迅速发展。 这个煤炭集团靠近塔山煤矿的千人小村庄,没有走“黑”老路,把农业、现代观光农业变得风光明媚。 村里种植各类果树和经济林15.6万株,饲养奶牛5000多株,生产鲜奶2700万公斤,成为远近闻名的小康村。

标题:““煤都”大同的“黑绿”变奏”

地址:http://www.ok-sl.com/xwzx/133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