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92字,读完约3分钟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清华大学中国快速发展计划研究院院长杨伟民在“第二届中国快速发展计划论坛”上发表了演讲。 新闻记者吴琼静摄

11月29日(记者吴琼静) 11月28日,清华大学中国快速发展规划研究院主办的“第二届中国快速发展规划论坛”在北京召开,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清华大学中国快速发展规划研究院院长杨伟民在会上表示,构建新的快速发展格局, 中国在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经济战术定位,对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规划,构建新的快速发展格局,是掌握快速发展的主动权和先手之手,不是为了不得已的措施和权利,而是“面向未来”

在此前公布的“十四五”计划提案中,比较了2035年的远景目标,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了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中等收入群体明显扩大。 杨伟民认为,到2035年实现经济总量或人均收入翻番是有条件的,这要求未来15年年均增长率为4.73%,这一条件是具备的。

杨伟民说,要构建新的快速发展格局,必须把握三个关键词。

一个是“结构”。 要优化中国经济的生产、分配、诉求、技术等基本结构,明确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基本路径。 为实现2035年的愿景目标选择什么样的路径,不是为了强制的措施和权利,而是掌握快速发展的主导权和先手,第一是“面向未来”。

第二个是“循环”。 在构建新的快速发展格局的过程中,必须使国内的生产、分配、诉求及其相互之间的循环畅通,贯穿闭塞点,梳理研磨点。 杨伟民特别指出,这一循环是全国统一市场的大循环,而不是“一个地区、一个领域、一个部门自身的小循环和内循环”。

第三个是“开放”。 为了促进开放的国内国际双重循环而不是封闭的国内单循环,以国内循环为主体的不是减少进出口总量,而是继续作为世界工厂,“能出口还是能出口”。 另外,中国为了成为世界市场,今后会寻求越来越多的进口。

围绕构建新的快速发展格局的重要任务,杨伟民认为,首要涉及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供求结构、内需结构、分配结构、生产结构、技术结构、开放结构等几个行业。

在优化供需结构和诉求结构的基础上,要加快培育完善的内需体系,提高国内诉求在总诉求中的比重,提高居民支出诉求在国内诉求中的比重。 杨伟民指出,有必要采取提高居民支出比重、减轻住房贷款等支出的压力、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改革户籍制度、建设农村转移人口可居住的住房等各种措施,减轻居民在扩大支出时面临的压力。

在优化分配结构方面,要提高居民支出占内需的比重,必须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使居民增加收入的努力同步于经济增长。 优化生产结构,最重要的是提高消费型产业在整个产业中的比重,特别是提高中高端消费产品的规模和比重,通过供给侧结构改革处理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匹配性问题。 另外,还需要优化开放结构,扩大开放,增强内外循环的通畅性,继续扩大国内大市场。 此外,还需要提高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增加消费品的进口。

标题:“杨伟民谈构建新快速发展格局:把握快速发展的主动权和先手棋”

地址:http://www.ok-sl.com/xwzx/123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