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62字,读完约3分钟

虽然效率很高,但由于依赖了“文电”,各类材料更多、越来越厚、越来越长。 视频会议比以前流传的会议方便,但由于依赖了“会议”,会议的频率、参加水平、参加者数量都在增加。 这样,工具越先进,工作就越繁杂。

从一定意义上说,过度依赖是采用无度,只考虑便利性,不考虑节制。 前几天,被手机微信群“绑架”的基层干部引起了很大反响。 5部手机、几十个微信群,不仅成为了另类的“累赘”,让基层干部消耗了不少精力,工作不太容易下沉,而且滋生和助长了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所以有关部门以微信群为工作捷径,不下基层,当地 事实表明,如果不兼顾“想要”、“需要”、“使用方便”和“能用”,就很难真正使工具发挥作用,使实践有效。

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提出了“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概念。 前者重视行为手段的实用性,后者强调行为动机的合理性。 他认为,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危机是,随着整个现代化进程,“工具合理性”覆盖“价值合理性”。 现在,人们对行为手段的过度重视和追求,从理性选择到客观依赖,都不自觉地沉沦在其中,囿于其中。 先进的功能和载体看起来为行为增添了亮点和特色,但实际上却使行为远离了目的和初衷。 这就像走了很长的路,我忘记了为什么要出发,有时用了很多“工具”,为什么要工作。

当然,人对工具的过度依赖,绝不是工具的错,而是人的问题。 无论时代如何飞速发展,工具如何更新换代,都不能脱离“人”的核心,忽视“人”的作用。 荀子有一句话“君子非异,物以善伪”。 苏轼也云:“不是外物,有内守者,也有圣贤之高。 ”。 无论是“对物善伪”还是“非伪物”,都表现为对心灵的呵护。 “用心良苦,外面的东西不乱”能不能做到,完全取决于东西是给人用的,还是给人用的。 现实中,“低头族”、“拇指族”让亲情越来越远,“复制粘贴”、“模仿拼凑”让原创越来越难,娱乐化媒体、碎片化新闻让浏览越来越浅……这些,都是人对工具

苹果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曾说过:“我想用我所有的技术来换取和苏格拉底交往的下午。” 一位心理学家建议:“现代人偶尔试着脱离现代技术的生活,也许能体会到不同的乐趣。” 现在,现代工具在现实中总是有的,无处不在。 只有保持冷静,加强力量,时刻警惕依赖,减少依赖,摆脱依赖,确保科学招聘、合理利用、适度享受,才能掌握工作和生活的主动权。 周东滨信息推荐

默克尔在新年致辞中呼吁竭尽全力应对气候变化。

德国总理默克尔当地时间31日晚在新年致辞时表示,全球变暖是真实存在的,充满威胁,他说,必须竭尽所能战胜人类生存面临的这个挑战。 ...

标题:“警惕“现代工具依靠症””

地址:http://www.ok-sl.com/ozdt/51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