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欧洲时刊致力于宣传中华文化和民族优秀传统,维护欧洲华人社会利益,提倡积极融入当地社会,促进和发展法国及其他欧洲国家同中国的友好关系,沟通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促进旅法、旅欧华侨、华人的团结与共同繁荣。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暑期“三下乡”|绿韵流金山水焕彩,青衿归梓乡村薪燃

暑期“三下乡”|绿韵流金山水焕彩,青衿归梓乡村薪燃

2025-09-04 09:21:27 / 作者:郜楚云/ 来源:欧洲时刊/ 阅读:

2025年8月14日,东雨实践队走进周宁,聆听生态保护与乡村振兴正奏响和谐乐章——"三库"林海见证绿色发展,鲤鱼溪畔传承千年智慧,返乡青年点燃创新火花。从郁郁葱葱的森林到川流不息的溪水,周宁用实践诠释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内涵,铺展出一幅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动人画卷。

(图一 东雨队员们在浦源村的合照)

实践队第一站来到了周宁县浦源村,一条清澈的溪流蜿蜒而过,溪中锦鲤成群——这便是有着800年历史的鲤鱼溪。浦源镇团委何晓玲为东雨实践队队员们讲解到,南宋时期,郑氏族人迁居至此,首创"护鱼治水"的生态智慧:通过放养鲤鱼净化水质,制定族规严禁捕鱼,形成了独特的鱼葬文化。1988年,时任宁德地委书记平同志考察时指出:"鲤鱼溪有文化有传统,可以发展旅游产业。"如今,古老的鱼葬仪式与现代灯光秀交相辉映,汉服体验馆与明清古街相得益彰,村民们在守护传统的同时,也享受着文旅融合带来的红利。

(图二 许神球讲述创业经历)

(图三 东雨队员们学创业经验的合照)

在鲤鱼溪畔的"青年之家",我们见到了返乡创业青年许神球。他放弃城市工作,回到家乡创办"云端壹号"民宿,打造了一个集住宿、创业孵化、文化传播于一体的综合平台。乡村图书馆里孩子们专注阅读,共享茶室中村民们畅聊家常,文创展区摆放着当地特色农产品。"让每一个走进这里的人都能感受到乡村的温度",许神球用行动诠释着新时代"新农人"的担当。他的故事印证着书记的嘱托:"要让愿意留在乡村的人留得安心,让愿意回报乡村的人更有信心" 。

(图四 东雨队员们与后洋村张书记了解后洋村脱贫历史)

下一站,我们来到后洋村。在后洋村村书记的讲解下,我们了解到村党支部领办的三库生态合作社,种植金线莲、黄精等中药材,养殖蜜蜂,让村民都享受到生态红利。充分践行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后洋村在发展生态合作社项目的同时,也没有忽略自身多肉产业的优势。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村里大力发展多肉种植产业,不仅引进了上百种珍稀多肉品种,还积极探索多肉产业与文旅产业的融合发展模式。“后溪多肉墙”成为了村里的标志性景观,形态各异、色彩斑斓的多肉植物组合成各种创意造型,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打卡拍照。而“胖咖”——这座多肉主题咖啡阅读店,更是将多肉文化与休闲生活完美结合,人们在这里既能品味香醇的咖啡,又能在多肉植物的环绕下享受阅读的乐趣,沉浸式感受后洋村独特的乡村魅力。

(图五 东雨队员们参观“三库”基地)          

(图六 东雨队员们参观“三库”基地)

最后一站,我们来到周宁县"三库"生态文明实践基地。1989年,时任宁德地委书记平同志在这里提出"森林是水库、钱库、粮库"的"三库"理念。三十余年过去,当年的小树苗已长成参天大树,而"三库"理念更在实践中不断丰富——新增的"碳库"内涵,让生态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随后我们来到黄振芳家庭林场上,三棵挺拔的杉树静静矗立——这是30多年前书记亲手种下的绿色希望。如今,当年的小树苗已长成参天大树,而黄家三代人的坚守更书写了"绿了荒山白了头"的动人篇章,让绿色事业薪火相传。

从鲤鱼溪的千年智慧,到青年之家的创新活力;从"三库"的绿色发展,到后洋村的七彩画卷——周宁的乡村振兴实践告诉我们:生态是根基,文化是灵魂,人才是关键。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每一个故事都在书写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时代篇章。(撰稿:东雨实践队 张子熙)

标题:暑期“三下乡”|绿韵流金山水焕彩,青衿归梓乡村薪燃

地址:http://www.ok-sl.com/xwzx/40562.html

免责声明:欧洲时刊是欧洲地区最具影响力的新闻门户网站之一,本篇内容转载自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本人将予以删除。

关于欧洲时刊

欧洲时刊致力于打造欧洲权威中文信息服务网站,全新的版面彰显 “时代感·开放性” ,塑造 “全面·全新·权威”的动感网络媒体新形象 。问世至今,素以不懈努力探索改进报纸质量,更以竭诚服务的姿态不断贴近读者的需求。因此欧洲时报从来不拘一格,形式和内容永远紧跟时代。读者都是旅居欧洲的华人、华侨,还有在欧洲各国的中国留学生和中国派驻欧洲、北非各国的外交、商务机构的工作人员。除此以外,一些研究中国文化、关注中国现状及发展的外国汉学家、爱好中国文化和学习中文的外国学生也是欧洲时报热心的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