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89字,读完约4分钟

制图/高岳

法制记者万学忠

6月20日,国家发改委和国家海洋局联合发布《一带一路》建设海上合作构想》。 这是自2009年3月28日发表《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共同建设的愿景和行动》以来,中国政府首次就“一带一路”海上合作提出了中国方案。

作为建设海上丝绸之路的提案者和世界海运大国,中国无疑需要提高与之相适应的规则制定能力、规则执行能力。 对此,中国法律界致力于建设“两个中心”,一个是国际海事司法中心,一个是国际海事仲裁中心。 在学术界,“两个中心”被誉为为海上丝绸之路服务的林荫大道之花。

提高软实力

中国外贸90%以上的运输由海运完成,海运业在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位置。 年,中国造船订单量连续两年居世界第一,中国集装箱吞吐量居世界第一,船队规模居世界第三,这标志着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海运大国。

世界海运大国不是国际海事纠纷处理中心。 由于国际航运快速发展历史中形成的惯例、对中国海事司法、仲裁制度缺乏了解和信心等因素,许多外资企业包括多家内资公司,在合并或纠纷发生后,选择适用英国法律、伦敦仲裁。 目前,伦敦、新加坡被公认为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海事纠纷处理中心。

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从陆地向海洋延伸,“软实力”的作用日益凸显。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副研究员、最高人民法院“一带一路”司法研究基地秘书长张文广解体,海事法治建设及其在国际航运中的话语权,在未来世界国际航运竞争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海事司法地位提高,有助于提升中国海事“软实力”,助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

迈出第一步

张文广介绍说,“国际海事司法中心”的提出经历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亚太地区海事司法中心”。 1997年初,最高人民法院提出“到年为止,使我国成为亚太地区海事司法中心之一”。 年9月,在海事法院成立30周年之际,最高人民法院宣布,我国建设亚太地区海事司法中心的目标已经实现。

目前,中国有10个海事法院,辐射范围涵盖北至黑龙江、南至南沙群岛等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所有港口和水域。 年,中国司法系统共审结海事海商案件1.6万件。 中国成为海事审判机构最多、海事案件数量最多的国家。

确立亚太地区海事司法中心的地位后,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中国将眼球投向了国际海事司法中心。 学术界很早就发现了这种趋势。 年3月发表的《法治蓝皮书》中,《中国海事司法透明度指数报告()》中出现了“国际海事司法中心”的提法。

紧接着第二步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快速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 国家战术的推进需要强有力的司法保障。 在牢固确立亚太地区海事司法中心的地位后,“建设国际海事司法中心”的目标的提出是有道理的。 年7月,最高人民法院提出“围绕建设国际海事司法中心,展开前瞻性、预判性调查”。 同年12月,最高人民法院举办海事审判工作改革与快速发展研讨会,提出“将我国建设成为具有较高国际影响力的国际海事司法中心”。

年3月,正式写入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加强海事审判工作,建设国际海事司法中心》。

围绕国际海事司法中心的建设,最高人民法院于年发布了《关于海事诉讼管辖问题的规定》,给予海事法院海事行政案件审理。 “这表明海事审判体制正朝着三审合一的方向发展,对提高我国涉海司法的影响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 中国政法大学的张丽英教授说。

海事司法中心建设目标的提出,可以极大地激发各基层法院的改革热情,表现为“争先恐后”。 宁波海事法院于年7月发布了《关于积极参与国际海事司法中心建设的实施计划》。 根据实施规划制定的方案,成立了院长任组长的国际海事司法中心建设指导小组,与上海海事大学法学院等高校签订了《共建框架协议》,完善了海事法律人才培养机制。

年2月,上海海事法院成立海事司法翻译队伍,迈出了国际化海事司法人才培养的重要一步。 海事司法翻译队伍由青年法官、法官助理组成,现有成员21人,平均年龄29岁,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其中多份英语专业8级、中高级口译证书,熟练掌握第二外语,具备日语、法语翻译能力, 4月12日,上海海事法院对外发布《上海海事法院五年快速发展规划纲(-2021 )》,从指导思想、快速发展目标、规划任务、实施要求的全面、系统规划上提高海事法院的战术定位和服务水平,建设全球影响较大的国际海事司法中心,

标题:“服务海上丝绸之路 法律界培育“并蒂莲花””

地址:http://www.ok-sl.com/xwzx/136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