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399字,读完约11分钟

孙长江老师今年在家拍摄

中央党校理论研究室的吴江主任亲笔签名说:“请印15份,胡(翟邦)、杨(西光)各发一份,5月10日(《理论动态》)在该期使用。 ”。 这证明了在送到部前的最终定稿题名最终删除《检查路线》定稿改编时引用了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真理只有一个,但谁发现了真理,不依赖主观夸张,而依赖客观实践”

9图为孙长江修订《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文章的手稿副本

革命领袖……他们不认为自己提出的理论是已经完成的绝对真理或“高峰”,也可以不接受实践检验……他们不允许别人把他们的言论当作“圣经”来崇拜。 这句话是关于革命领导人尊重实践的例证,在稿子上画了两个表示“插入”的大圈,文案层层叠叠,论据更有力的“任何理论都要经过实践的检验”,是手稿画上红线,“副标题”的定稿。

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的特别报道之一

编者的话:改革不会停止,开放不会停止。 回顾40年,这改革开放的“关键一步”始终决定着现代中国的命运。 从凤阳小岗村的包产到户,一直推动着“优质快速发展”。 从“超计划利润提成奖”的清远经验到现在自由贸易区、贸易港新的战术布局……顶层设计与生动的实践相呼应,不断给人们带来幸福感和获得感。 从今天开始,本报举办了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的特别报道——“证人”特辑,北青报记者深入各个领域,让“实物”见证历史,让人们述说期待,反映出我们身边发生的点点滴滴美好的未来。

在首都师范大学校园内摆满橱柜的办公室里,首任师大原纪委书记潘亮打开柜子,掏出一个大文件袋,小心翼翼地从里面举起9页8张的复印稿纸,交给了北京青年报记者。 稿纸文案是文案的编撰稿,第一行用钢笔写文案标题。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原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改稿者删除了“检验路线”,最终在40年前变更了中国国运文案。

这位改稿者名叫孙长江。 1978年,他在中央党校理论研究室工作时,成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的重要撰稿人和最终完成者。 五年后,他调到北京师范学院(现首都师范大学)担任哲学系教授,直到离婚。 几年前,他把这本编辑好的手稿捐赠给了北京历史博物馆(现国家博物馆),听说前年潘亮正在建设第一所师大校史馆,并将手稿交给了潘亮。 “这个复制品很珍贵,一定会成为我们校史馆的重要展品,”潘亮说。

9页原稿在桌子上展开,潘亮和北青报记者一起仔细看了上面的手印。 窗外传来了校园年轻人的笑声和北京三环路的喧闹声——这是21世纪的北京。 经过40年改革开放的中国,已经天翻地覆。 但现在的一切,都是从40年前的这个复制品开始的。

关于原稿出炉

南北两篇文案“被夹在中间”

这部手稿是胡耀邦审判前的最终稿

1978年,刚从浩劫中出来的中国到达了十字路口。

虽然“文化大革命”已经结束了一年有余,但“四人帮”对精神的束缚依然禁锢着一个人的内心,长达十年的动荡给整个社会带来的阴影并不是轻易散去。 虽然整个国家贫困落后的局面急需打破,但未来的路该怎么走,大部分中国人还在雾里。 特别是1977年2月发表的“两个全部”——“所有毛主席决定的决定,我们将坚决维护。 毛主席的指示,我们将始终不渝地服从。”未能着手一系列紧迫的事业,如拨乱反正、落实政策、改革生产关系、快速发展经济等。

那时,从1977年底到1978年初,在南京和北京,各自中年知识分子面对思想迷雾,不约而同地挺身而出,拿起笔写下了主题非常相近的两篇文案。 在南京,南京大学哲学系的教师胡福明在医院保护妻子时,晚上在医院走廊写了《实践检验真理的标准》。 北京、中央党校理论研究室的孙长江写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977年7月21日,邓小平在党的十届三中全会上提出:“要对毛泽东思想有完全正确的认识,学习、把握和运用毛泽东思想体系,指导我们的各项事业。” 同时多次提出“实事求是”的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央党校的学生中开始了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在党校高级班学习的《光明日报》的新任总杨西光也参加了这次讨论。 1978年4月初,胡福明的复印件将刊登在《光明日报》的哲学特辑上。 杨西光看到这一点,觉得文案提出的问题非常重要,但当时的实际联系还不够有力,提出撰修后,可以在《光明日报》的头版发表。 然后,杨西光听了孙长江的同题文案,邀请孙长江、胡福明和《光明日报》共同执笔。 最终,两人文案被孙长江“捏”,数易其稿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送审胡耀邦同志后,于1978年5月11日在《光明日报》上发表,转载了《人民日报》和《解放军新闻》,并

“【改革开放40年】40年前 国运改变从这9页手稿开始”

这本编撰·改版的第一页的最上面有当时的中央党校理论研究室主任吴江的亲笔签名。 “请印15份,胡(耀邦)、杨(西光)各寄1份,5月10日(《理论动态》)使用。 ”。 证明这是发送前最后的原稿。

关于孙子的创作

第9页的改编稿

见证孙长江的贡献

40年过去了,一南一北二介的书生现在正在家里度过晚年。 只是,1978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光明日报》上发表之际,与《本报特约评论家》署名。 由于历史原因,很多人知道胡福明是这篇文章的撰稿人之一,但很少有人知道孙长江的名字。 北京青年报记者此次辗转找到的9页编辑手稿,是《实践》一文印刷前的最后一份编辑手稿,证明了孙长江对这份手稿的历史性贡献。

首都师范大学校园里有几座古老的建筑物,今年85岁的孙长江和妻子住在一起。 像许多老知识分子的家一样,这个房间简朴整洁,沙发上盖着沙毛巾,家具都是旧木制的,茶几上摆着家人的照片,照片上有孙子老夫妇被两个女儿和几个孙子包围着。 北报记者来访时,孙老静静地坐在沙发上,由于脑部疾病,他现在无法顺畅地交流,但一生经历的风雨都刻在脸上平静的皱纹上。

孙长江1933年出生在福建厦门,是南方人,身材魁梧的北方大汉。 他从小和妈妈在泉州长大,靠妈妈当小学教师的微薄工资上了中学。 1949年9月,高二孙长江报名解放军,随部队赴福建永安匪。 1952年,他被部队送到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班学习,自己选了历史专业。 青年时代的孙长江独立思考,大学毕业论文写了《谭嗣同》。 他邀请了着名学者李泽厚与他进行笔谈,以研究谭嗣同。 毕业后,他在人大任教,“文革”期间被安置到江西省余江县劳动,1973年回到人大哲学系就业。 1978年初,他调到中央党校理论研究室。 于是,他将与老领导——中央党校理论研究室主任吴江一起,撰写这本《实践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吴江是中国共产党资深理论家,他在自己的着作《十年之路——胡耀邦交往日》中,想起1978年初,他在孙长江和中央党校第一期理论班的学生比较讨论“两个全部”和“真理标准”,孙长江自 起草过程中,理论班的学生杨西光寄来了胡福明的那份稿子。 “我读了帖子,觉得写文案还挺有勇气的,但缺乏理论和逻辑性。 我把来稿交给孙长江一起解决,让他和正在起草的复印件一起握。 主题还是我们决定的。 ”。 文案最后由吴江定稿,送到胡耀邦审阅。

关于原稿的改编

改稿强调“唯一”二字

全文增加了四个小标题

9页孙长江的编撰手稿的复印件在北青报记者面前摆了一个字。 可以看到,在各自的上面,孙长江把大人(胡福明的原稿在《光明日报》上多次写的版本)剪下来贴在稿纸上,在稿纸空的白色处写字。 事实上,这个版本的改稿是他多次改稿后,正式排版前的最后一张。

中央党校教授沈宝祥说,孙长江推敲两篇文案的经过是:“他一边写,一边把《光明日报》发来的大段落和长文剪下来贴上。 揉好的结果,完成了6600字以上的新原稿。 其中《光明日报》的原稿中截取2700字。 ”

多年来,写稿钢笔的墨迹有些暗淡,但其中出现的思维脉络依然清晰。 例如文案的第一部分副标题“检验真理的标准只有社会实践”是孙长江手写加的,第一部分整个第二自然段也是他手写加的。

“实践不仅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而且是唯一的标准。 毛主席说:“真理只有一个,但到底是谁发现了真理,不依赖主观夸张,而依赖客观实践。 千千万万人的革命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尺度。 “(《新民主主义论》)“真理的标准不过是社会的实践。 “(《实践论》)这里说“只是”、“才是”。 也就是说,只有一个标准,没有第二个。 这是因为辩证唯物主义所说的真理是客观真理,人的思想正确地反映在客观世界及其规律中。 因此,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不能去主观行业。 我不能去理论行业。 思想、理论、自身是否符合客观实际的标准是无法检验的。 法律上原告是否属实,不能根据他自己的起诉制定标准。 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必须有将人的思想和客观世界相结合的特征,否则就无法检验。 的社会实践是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是主观客观的。 实践具有思想与客观现实相结合的特点。 因此,只有实践才能完成检验真理的任务。 科学史上无数的事实充分证明了这个问题。 ”

“【改革开放40年】40年前 国运改变从这9页手稿开始”

很明显,孙长江在这里根据原稿强调了“唯一”的重要性,并总结了文案标题。 他在后来的回忆录副本中也表示,这个副本的初衷是强调“唯一”二字。 “我和吴江都认为,当时领导干部中流行的‘两个标准’的思想是错误的,是混乱的观念,必须明确,所以我最初的命题是‘唯一’。 我们必须应对的是“两个基准”带来的思想混乱的问题”。

全稿读得越多,孙长江写的部分就越多,而且全文四个小标题都是他加的。

《光明日报》也是1985年发表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的写作和发表经过”,证实了“胡福明同志是初稿的执笔人,孙长江同志最后执笔完稿”。 胡福明则在回忆文案中说:“编辑这个文案并提出意见的是许多同志。 杨西光主持了该文案的撰改发表,马沛文、王强华、吴江等同志参加了撰改。 孙下大大地推敲了文案。 所以这个文案变成了集体创作。 ”

关于复制的影响

读了稿子作者打算进监狱

历史得到的东西不会轻易失去

经历过那个阶段的人都知道那样的文案发表需要多大的勇气。 事实上,文案发表后引起的思想和政治上的震荡,超出了孙长江、胡福明、甚至杨西光、吴江的预想。 “文案公布后,有人说这是一份旗帜鲜明的文案。 当时,我准备去秦城监狱。 ”。 孙长江说。

文案指出,检验真理的标准不过是社会实践,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东西,任何理论都必须接受实践的检验——这从根本理论上否定了“两个全部”,从而在全国范围内引发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实践”一文深深地影响了孙长江的后半生,至今仍认为“1978年对我来说是生命中最有意义的一年”。 关于改革开放,他说:“中国的改革开放毕竟是一步步向前发展的。 我相信如果得到历史就不会轻易失去。 这是不可破坏的真理。 ”。 对于这个文案的历史功绩,他在回忆文案中谦虚地这样说道。 “这个(真理基准的)讨论绝对不是某个“秀才”的灵机一动、苦苦思索而引起的。 这场辩论是历史的产物,这篇文案也是历史的产物。 ”

标题:“【改革开放40年】40年前 国运改变从这9页手稿开始”

地址:http://www.ok-sl.com/xwzx/131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