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306字,读完约11分钟

下午的上海,阳光穿过红色的枫叶,给行人带来了温暖。 从时间的流逝、岁月的变迁、北京退休后的赵启正中选择了回到他工作了20多年的上海。 12月18日下午,上海民主党派大厦6楼的报告厅座无虚席。 在这个全国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的日子里,赵启正向大家讲述了他担任上海浦东新区首任管委会主任时,哪些鲜为人知的事情。 在报告会上,赵启正接受本刊记者采访,讲述了新中国70年来动荡的岁月。

年12月18日,赵启正在庆祝农工民主党上海市委改革开放40周年的报告会上,阐述了他参与浦东开发开放的情况。 拍摄万全/人民画报

他是知名门第核物理专家,是浦东创造奇迹的“浦东赵”,是记者听不到的“中国第一情报官”,是向世界证明中国的“交流使者”……至今仍能在重大会议、国际论坛、报告会上看到赵启正的身影。 1940年出生的赵启正有很多头衔,他跟随新中国前进的步伐,改变角色,演绎着自己美好的人生。

青年时代:立志科技报效国家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中国开创了新纪元。

“那年我9岁,父母为新中国的成立而高兴。 广播里播放了毛主席的话。 ”。 接触到新中国成立时的情景,赵启正想起了童年。

“当时的老师告诉我们,新中国成立后,孩子们将努力学习,成长,为国家做出许多贡献。 ”。 想起学生时代,赵启正说自己很淘气,学习也是中等偏上。 但是,这个淘气的“中学生”后来考上了天津南开中学。 南开中学是爱国以前就流传下来的名校,是周恩来总理的母校,后来温家宝总理也在这里上过。

1957年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1958年中国建造了第一个实验性核反应堆。 这对于喜欢数理化的赵启正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鼓励。 当时,新中国的科学技术刚刚开始迅速发展,钱学森、赵忠尧、钱三强等科学家是我的偶像,我立志攻读物理专业,高考时报的一些志愿者是物理,其中第一志愿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核物理专业。 ”。

1958年,赵启正以优异成绩报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核物理学科,师从中国著名物理学家赵忠尧、钱三强。 1963年毕业后,他听从祖国的号召,服从国家分配,来到第二机械工业部,开创了长达21年的科学工作者生涯。 科学报国是赵启正的初心。

那时赵启正的工作很沉默。 因为涉及国防机密,他几乎没有向公众讲述过那个经历。 但是,从他后来获得的许多荣誉可以看出他是优秀的核工业专家。 他获得了宇航部和上海市“先进员工”“劳动模范”的称号,成为了当时航天系统和上海市最年轻的高级工程师。 改革开放前,这是难得的荣誉。 那时,他沿着默认的轨道耕耘着科学技术人员的道路。

1993年,赵启正陪同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参观浦东开发模式。

浦东开发:“站在地球仪旁边思考”

斗转星移,1978年,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时代的巨大变化改变了赵启正的人生。 1984年,他担任上海工业职工委员会党委副书记,不久调入中共上海市委组织部副部长、部长,担任中共上海市委常委,赵启正转行为城市经理。

1990年4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正式宣布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改革开放成就了浦东的奇迹,也成就了一代浦东开拓者。 “从那时起浦东的命运发生了变化,上海的命运发生了变化,我的命运也发生了变化”赵启正感叹今天浦东取得了巨大的快速发展,给他烙上了深刻的浦东烙印。

浦东奇迹是中国改革开放最浓墨重彩的一笔,作为浦东新区首任党委书记和管委会主任,赵启正是浦东奇迹的创始人之一,也是见证者。

“深圳面向香港,珠海面向澳门,厦门面向台湾,浦东面向太平洋,是欧美,是全世界。 ’1990年,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这样描绘了他心目中的浦东新区。

“上海要迅速发展成为世界一流的城市,就必须像伦敦、纽约、巴黎、东京那样,让我们能够参加国际经济对话。 ”。 赵启正回忆说。 根据邓小平的构想,浦东建设必须启动并瞄准国际大都市。

“站在地球仪旁边考虑浦东开发”。 当时在浦东大道141号略显简陋的办公楼和食堂提出挂这个口号的,是当时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浦东新区管委会主任赵启正。 他解释说,这个口号将提醒浦东干部全员具备国际眼光、国际思维和国际战术思想。

现在浦东开放28年后,用浦东的奇迹消除了世人的怀疑。 赵启正想起了1993年浦东新区刚挂牌时的情景。 浦东的财政收入只有4亿元,除了发工资、补助幼儿园、中小学外,几乎所剩无几。 “当我和国内外各界人士谈到浦东时,我发现很多人不知道浦东,甚至不知道浦东在哪里。 ”。 没有人相信中国开发浦东的决心。 没有人知道浦东。 不能谈投资。 赵启正的主要任务是让世界了解浦东,认识浦东,赵启正从此变身浦东的“推销员”。

他刚就任浦东管委会主任时,赵启正频繁接待各国和国内各地的代表团。 他总是站在美丽的立体模型前详细介绍浦东开发的宏伟愿景,最多的时候一天要接待十多个国内外访问团。

1994年初,赵启正在访美期间访问迪士尼总裁弗兰克·威尔士,提出在浦东建设迪士尼乐园。 “希望借此引起海外媒体的观察,进一步吸引世界投资者的眼球。” 那时赵启正已经熟悉了现代营销艺术。 听了赵启正的建议,威尔士马上派人去浦东考察,认为浦东满足迪士尼的要求。 不幸的是,由于威尔士意外死亡,这件事被搁置了几年。 这也成为赵启正在浦东开发中的一件小遗憾。

随着浦东开发的深入,更多的西方政治家和公司家感染了浦东精神。 1994年,前总统布什来到浦东。 赵启正拿着激光笔对着沙盘介绍浦东的开发开放。 “我的钢笔去哪儿能建哪儿的高楼? ’布什点头表示,“如果我再年轻一点,我也会投资浦东。”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再次访问浦东后,向赵启正表示:“当时我以为浦东开发不是口号,而是行动。 浦东开发最宝贵的,不仅仅是建设了什么样的高楼和高科技工厂,你们建立了良好的国际公共关系,你们注重信誉,你们说投资者对你们有信心。 ”。 赵启正因为执着和人格的魅力,让更多的人把目光投向了浦东。

“如果浦东开发是雄浑宏伟的交响乐,那么他的作曲者就是邓小平,我将作为演奏者参加,体验其中的困难,感到喜悦。 真是三生有幸,我要感谢我们伟大的时代,感谢伟大的浦东开发”赵启正把浦东的奇迹归功于改革开放,心中充满了自豪和感谢。

1994年1月8日,赵启正向美国前总统乔治·赫伯特·沃克·布什介绍浦东的快速发展计划。

向世界证明中国:永远没有“无可奉告”

浦东建设如火如荼。 1997年10月,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全面开工1998年8月,88层金茂大厦在浦东陆家嘴关闭,成为当时上海最高的建筑物。 同年,赵启正调任国务院信息办公室副主任,几个月后出任国新办主任,他的任务从“向世界证明上海,证明浦东”变成了“向世界证明中国”。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来到了国际舞台的中央,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新闻是空前的,当然也出现了误解。

赵启正刚担任国新办主任一职,遇到难题。 1999年5月25日,美国国会下议院特别委员会发表《考克斯报告》,称中国窃取美国导弹、核弹、卫星等军事技术,威胁美国国家安全并造成污染,一时引起国际舆论骚动。

报告出来后6天,赵启正以国务院信息办公室主任的名义,召开了驳回《考克斯报告》的第一次新闻发布会。 7月15日,再次召开了第二次新闻发布会。 他在新闻发布会上列举了许多事实,驳得考克斯体无完肤,中国和世界各大新闻媒体详细报道了赵启正的讲话和答记者问,美国时代周刊将《考克斯报告》评为1999年的“十大国际丑闻”之一。

“不能总是抱怨外国媒体对中国的报道不客观。 想想如何向世界证明中国的效果。 ”。 赵启正注意到,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误读,来自中国的当时新闻发表还不够充分。

他说,许多国家都有信息发言人制度,在新闻发布的第一时间传达了正确的消息,他看到中国需要规范的发言人制度。 在赵启正的推动下,2003年,国新开设了第一期全国信息发言人培训班,共有66个部委的100多名信息发言人参加。

“信息发言人”曾一度成为中国媒体最时髦的语言之一。 随之出现了中国新闻发布会制度的建立和完整性。

赵启正担任中国政府信息发言人和全国政协信息发言人的10年间,主持了无数新闻发布会,接受了无数中外记者的采访,从未出现过“无可奉告”的场面。 他说,每个问题的答案都是信息发言人的责任,动不动就以“无可奉告”的借口回应记者和媒体的提问是失职。

赵启正拥有“中国第一情报官”的称号。 香港《大公报》评价说:“严肃的信息发言人、微笑的宣传大使、热爱挑战的情报官、不倦的学者、善解人意的老年人。”

年3月2日下午,全国政协第11届5次会议新闻发布会在人民大会堂3楼金色大厅召开,大会信息发言人赵启正向中外媒体介绍了此次大会的有关情况,并回答了记者提问。 摄影段崴/人民画报

跨文化交流:“真”“诚”可贵

2005年赵启正离开国务院主任岗位,随后出任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院长,2008年开始担任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主任、信息发言人。 即使离开国家信息发言人,他依然致力于向世界证明中国。

他知道了解一个身体不容易,了解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更难。 法国将军戴高乐说,人与人的距离比地球与月球的距离大,但他希望世界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克服地理和文化的距离,变得更近、更亲密。 让世界了解真实的中国是赵启正不渊的追求。

据他说,世界上有一本厚厚的书,叫做《中国读本》。 这本书有13亿页。 每个中国人都是其中的一页。 我们各自制作了自己的这一页,中国的形象更完美了。 赵启因为工作性质和职场的原因,被更多的人阅读,成为了更受关注的网页。

他博学多识,交友甚广,与法国总统希拉克谈长城、故宫、巴尔扎克和南斯拉夫,与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讨论中美关系和世界秩序,与宗教领袖路易·帕特罗讨论科学和宗教,与以色列政治家、诺奖获得者西蒙·佩雷斯进行哲学

“故事比理论更接近生活,更接近真理”赵启正喜欢讲故事,他想通过真实的故事让世界读中国。 说得多好,赵启正有自己的做法。

他认为要说好话,首先是“说实话”。 “首先选择真实的故事,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别人。 如果自己不相信,自己不感动,你就没必要说话。 因为是真实的故事,所以请不要过度使用修饰语或拔掉修饰语。 那会让你觉得不诚实。 ”。 他还说我们的故事光说中国好,回避中国面临的问题,就像缺少起伏的情节一样,故事的魅力会打一点折扣。

赵启正坦言,自己现在最大的愿望是能闲下来读书、写文案,但各种邀请让他很难真正“辞职”。 闲暇时,他走在浦东这片倾注心血的土地上,看着,他向越来越多的外国人讲述着中国迅速发展的故事。

标题:“赵启正:用“国际语言”讲好中国故事”

地址:http://www.ok-sl.com/xwzx/130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