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827字,读完约7分钟

五个数据阅读中国经济潜力系列报道④

60%以上:城市化仍有很大潜力

2019年末,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首次超过60%,但仍远远低于发达国家80%的平均水平。 如何调动城市化机遇,为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专家认为,应加快建立城乡融合快速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处理城乡快速发展不平衡问题,释放巨大的内需潜力和快速发展的动能,不断提高城市化快速发展质量。

城市化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2019年末,中国城镇常住人口为84843万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为60.60%,这是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首次超过60%。

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市化稳步推进,快速发展质量稳步提高,是中国经济优质快速发展的重要表现之一。 目前,我国城市化水平与发达国家仍有不小差距。 如何调动城市化机遇,为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消除城乡快速发展的不平衡

过去十年,我国的城市化率每年提高约1个百分点。 2019年末,中国城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首次超过60%,比上年末上升1.02个百分点。

“从城市化率来看,我国基本完成了《国家新型城市化计划(——年)》提出的目标。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夏丹表示,中国经济总量增长如巨舰,但不同地区发展迅速差异较大,快速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 城镇化率稳步提高,标志着我国缩小城乡二元分化、解读地区分异取得了巨大进步。

“年,我国的城市化率约为50%。 然后,我们花了近十年的时间,将城市化率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这个成绩不容易。 ”。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说,近年来,多名“新市民”的生产生活习惯发生了巨大变化。 农民向市民的变化,推动了支出市场空之间的稳步扩大,持续加快了支出升级,客观稳步地提高了商品和服务的供给质量和水平。

中国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蔡翼飞分析说:“根据发达国家的快速发展经验,如果城市化率超过60%,城市化速度将在一定程度上减缓,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也将发生一点变化。”

“过去,劳动力、资本等因素大规模集聚在城市地区带来了规模经济效益,推动了生产效率的提高和经济增长。 但是随着城市化推进速度减缓,要素集聚速度降低,城市化对经济增长的驱动从供给端转向供给、诉求两种驱动。 ”。 蔡翼飞表示,目前我国城镇常住人口规模已经超过8亿,挖掘城镇人口支出潜力有助于缓解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中出现的内需和外需、投资和支出等结构性失衡问题。 而且,随着中国城市化率超过60%,要应对城乡快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也需要在条件下加大力度。

蔡翼飞表示,目前最大的快速发展不平衡是城乡快速发展不平衡,最大的快速发展不充分表明农村快速发展不充分。 因此,必须走“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道路,加快建立城乡融合快速发展的体制和政策体系,为顺利推进农村振兴提供制度保障。

专家还指出,城市化水平持续提高,越来越多的农民通过转移就业提高收入、转化为市民享受更好的公共服务,扩大城镇支出群体,持续升级支出结构,不断释放城市基础设施、支出潜力。

释放巨大的内需潜力

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超过60%,但仍然远远低于发达国家80%的平均水平。 这意味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仍处于巨大空之间,城市化进程中蕴藏的经济快速发展潜力更为巨大。

“城市化是我国最大的内需潜力和快速发展动能所在,将推动城市化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对扩大内需战术的实施起到重要的支持作用。 ”。 蔡翼飞表示。

“城市化将直接带来基础设施投资的持续升级。 ’夏丹说,旧城改造、智慧城市建设将加快。 轨道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规模也将不断扩大。 新基础设施建设也将进一步加快,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产业转移和产业变革的机会也将更加明显。 夏丹表示,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功能调整提升有助于推动产业空间布局再造,形成更合理的区域协调分工。 而且,“排头兵”将承担越来越多的高级技术研发应用和产业升级功能,可以引领智能城市。

徐洪才表示,城镇化率每年持续提高1个百分点,意味着更多农民将成为市民。 以人为中心的新型城市化,带来水、电、气、交通等基础设施和医疗、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的供给增加,带动费用诉求规模的扩大和升级。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系副教授汪彬表示,随着新型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一方面,大城市将更加对比地处理“城市病”问题。 围绕都市圈、城市群互联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的投资机会将被大量释放。 城市老化的小区改造、智能化的城市建设、商业便利性改造也带来巨大的投资空之间。 另一方面,弥补中小城市特别是县城短板的力度也将进一步加大。

“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是经济转型升级的内在需要。 ”。 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院长黄茂兴表示,从另一个角度看,城镇化建设也是促进就业的重要途径,对完成“六稳”、“六保”工作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把农民变成市民

根据世界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普遍规律,中国仍处于城市化率30%至70%的高速发展区间。 随着内外部环境和条件的深刻变化,城市化需要进入以提高质量为主的转型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如果没有产业的强力支撑,城市化有可能产生‘空城‘鬼城’”徐洪才提出,要重点处理生产城市的融合问题,通过支持产业优质快速发展来提高城市化质量。 这就要加大对农村转移人口的劳动技能培训,使劳动力素质适合产业快速发展水平,帮助农村劳动力在城市定居。

徐洪才还提出,在城市化进程中,要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使基础设施水平适应产业快速发展,为各类生产要素适度集中创造便利条件,争取比较有效地释放产业集聚效应。

夏丹告诉记者,目前户籍人口的城市化率不到45%,这意味着城市大多数人不享受与户籍挂钩的城市人口的权益。 因此,围绕“人的城市化”,必须不断提高城市化的质量。 一是与生存相关的质量问题,包括就业结构、大城市高房价、环境污染治理问题。 二是户籍相关质量问题,放宽落户条件,促进劳动力要素自由流动,处理医疗、教育等公共资源服务的供给和匹配度。 三是城市建设的相关质量问题,如智能城市的更新与转换、土地资源的利用与改革、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的提高、物质与无形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等。

“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新型城市化建设的核心任务。 ”。 蔡翼飞建议,目前进一步放开农业转移人口落户限制,尽快放宽城镇常住人口300万以上的I型大城市和特大大城市落户限制,逐步取消其他城市落户限制。 二是提高城镇农业转移人口的就业能力,提高融入城镇的能力。 三是提高城镇农业转移人口的定居意愿,维护城镇农村贫困人口的权益,消除其后顾之忧。

蔡翼飞还表示,随着城市化快速发展,少量行业形成短板弱项,需要大量资金投入。 因此,有必要处理城市建设投融资机制问题,准确明确投资行业,特别是要明确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快速发展的影响,但市场不能比较有效地配置资源,需要政府支持诱惑的公共行业,增加政府财政资金支持

(记者林火灿)

标题:“中国城镇常住人口规模超8亿 城镇化仍有巨大潜力”

地址:http://www.ok-sl.com/xwzx/125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