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19字,读完约4分钟

住在长江尾巴的上海人,喝干净的长江水有多难?

在进入青草沙水库的管理区之前,队伍必须接受繁重的检查。 每个访客不仅要佩戴专业证书,专家也必须同行。

工作人员的警戒再次说明了这里的重要性。 青草沙水库提供上海市一半以上的自来水原水,惠及约1300万市民。

上海不缺水,但缺水。 长江河口、江中心的沙洲“青草沙”吸引了专家们的眼球。 这里不受陆域污染的影响,水量丰富,水质优良。

经专家多次判断,2007年6月,青草沙水源地原水工程正式开工建设,4年后全面投入运行。 这个水库的总面积为66.26平方公里,总库存量为5.27亿立方米。

上下游的两个泵闸正在建设中。 一个是进水,一个是排水,希望“流水不腐烂”,确保最佳水质。

但是,这里离大海很近,每年咸海水(咸潮)都会定期“攻击”。 沿线的盐分监测器警告工作人员及时关闭闸门,将盐水停在水库外面。 这个水库提前储存淡水,另外用泵夺取淡水,保证供水。

相关人士表示,在不补水的情况下,青草沙水库可以保证60天以上的原水供应。

青草沙水库被列为上海市治安保卫要点单位、上海市反恐要点单位。 上海市边防总队年专门设立青草沙水库边防派出所,通过直升机巡航、冲锋艇巡逻和车辆巡逻等方法,实施“空中+水面+地面三位一体”布制方法,确保了水库的安全。

5年来,青草沙水库管理工作包括企业和边防派出所共开展21次综合整治行动,夜间伏击,出动警力21520人,处理库区非法捕鱼、非法进入水库保护区等各类治安案件42起,刑事案件1起。

中华鲇幼鱼世界唯一的“幼儿园”

与人们一起饮用河水的是中华鲟、江豚等珍稀水生野生保护动物。

生于长江、长于大海、万里回家的中华鲟,是被誉为最“恋家”的鱼:面对激流险滩,忍饥挨饿却返回位于长江上游的出生地。

据上海市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处长刘健介绍,约1亿4千万年前,长江出现在中华大地上。 大约1亿3千万年前,中华鲟“诞生”。

上海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管理处“生命长江馆”内的中华鲟。

相比之下,8月12日,上海市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管理处的展示馆“生命长江馆”还有一个。 五个水槽。

水槽大小的水槽里,在水草之间游泳的淡水鱼、躺在老树根和泥土上的飞鱼、鳗鱼、螃蟹等分别“居住”。 虽然看起来和中华鲟无关,但水槽应对的是长江口及附近的生态环境——河流导入大海,淡水转入盐水,江水海水退潮等。 他们和中华鲟生活在同一水域,命运是“休戚与共”。

“飞鱼”(弹涂鱼)的水槽。

公众生态保护意识的觉醒对中华鲟、江豚等长江水生生物的保护有很大的“利益”。

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管理处被称为“水上120”,这里是中华鲟的“医院”。 刘健和同事见过用轮船螺旋桨切成两半的中华鲟,在渔网上九死一生,也救过全身伤痕累累的中华鲟。

员工接到过安徽、浙江甚至山东渔民的电话。 “我们发现了中华鲟。 快来帮忙。 ”。

但是,他们从照片上看到的不是中华鲟,而是俄罗斯鲨鱼等杂种鲨鱼。

“杂交瘤,你们不拯救吗? “”渔夫问。 很明显渔夫对我们的工作有更高的期望。 ”刘健说。

他往中华鲟的池塘里放了俄罗斯鲣鱼,让人们很容易看出两者的区别。 鲣鱼的吻部(口)很细,甚至有翘曲。

位于长江尾的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区位特征不可替代,是中华鲟幼鱼世界上唯一的“幼儿园”。 孵化后漂下来的中华鲟幼鱼抵达这里时,重10多克,10厘米左右长。 在江口呆了几个月,适应了咸海水后,前往大海直到长大。

更多人认为中华鲟的保护应该在整个长江而不是鱼塘或某个保护区。

刘健说,行政命令不足以改变中华鲟等珍稀水生生物野外灭绝的命运。 他呼吁中国尽快颁布《长江法》,在法律层面为保护长江生态提供大力支持。

“非法污染、噪音、航运、水下工程、非法捕鱼……就像家门口是高速公路,鱼没有吃一样,它的生活好吗? ”。 一位参观者说。

刘健说:“长江生态好不好,我们说不算,鱼算了。 ”。

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标题:“为半个上海供水的青草沙水库”

地址:http://www.ok-sl.com/xwzx/120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