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01字,读完约4分钟

中国网讯在2019扬州世界运河城市论坛众多活动中,28日举行的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智库峰会是学者最多、学术气息最浓厚的活动,来自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南京大学、浙江大学、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的100多位专家学者共同参与了世界大运河文化带建设。

省委书记、院长夏锦文作为峰会主办方召开宗明义,他说,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中国大运河全长近3200公里,发展2500多年,连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信息表现为京津、燕赵 形成了富有诗意的人居环境、独特的建筑风格、精湛的手工技艺、众多名人的故事、丰富的民间艺术和民风民俗,是构建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支撑。 在后遗产时代,中国在运河全流域开展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如何推动大运河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快速发展,全面阐释大运河文化的现代价值和时代精神,是新时期赋予我们的重要学术使命。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前院长刘曙光在《中国大运河遗产与可持续快速发展》的演讲中表示:“那是从被动保护向积极保护和防护的转变。” 主要从“运动式”保护向长寿、常态化保护向保护、管理、展示、利用等事业转变。 当时,中国采取全线保护,逐步申报的战略,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部分只是全线的1/3,但大运河文化带的建设应该是世界遗产的升级版,如何促进包容和公平,提高生活质量和福利,中国地大 年,中国大运河将迎来成功申请世界遗产的第三次联合国审查,申请中色彩最丰富的江苏段将会给联合国专家带来越来越多的惊喜。

“联合国专家在调查申请世界遗产时,在进入江苏段之前没有笑容。 因为此前众多运河被点断,江苏运河全线通航,河流幸福生活被专家看到”南京博物院院长龚良在《美丽的运河,美好的生活》的演讲中这样形容大运河江苏段的美好。 江苏运河的美丽在哪里? 运用遗产价值美、水工设施美、文化景观美、人民生活美、文明交流美进行总结。 但是运河体量太大了,人们真正接近运河的时候,看起来比较平淡,不像航拍那样震撼,不像航行船那样新鲜,所以运河的美是如何展示的呢? 龙良认为,应该着眼于运河水工设施的解读和展示,让今天的人了解古代的技术。 着眼于交通展示,着眼于提高互联互通价值的美好生活的营造和展示,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例如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筹),未来将有10多个展览,展示世界文化遗产大运河、运河两岸世代的生活习惯,以及遗物、艺术、自然、数字化的5d展览。 不是遗迹,而是希望运河给人们带来美好的生活。

“后申遗时代,怎么建设大运河文化带”

部副厅长张劲松从南水北调的角度展示了大运河在当今社会快速发展中的价值和作用。 从2002年开工到今年建成,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江苏江水北调工程的北延,以京杭大运河为调水线路,至今调水超过40亿立方米,相当于4个罗马湖或600多个玄武湖总蓄水量,且2轮305个污染防治项目 另外,南水北调工程发挥了应急排水和接力抗旱、渔业养殖、航运、生态、环境、旅游、文化等综合效益,成为运河沿线的母亲河、快速发展的生命河、创造奇迹的文化河。

聊城大学运河学研究院院长吴欣特别指出,运河研究是一个跨学科的研究行业,需要历史学、经济学、文学、社会学、政治学、人类学、地理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共同开展研究,以内向的视角“让运河进入中国”。 以向上的观点“让运河进入世界”以向前的观点“让运河进入未来”。

浙江外国语学院副校长张环宙介绍大运河保护开发的杭州实践,还河,申报世界遗产,打造世界级旅游产品,实现运河杭州段的复兴。 在申请世界遗产阶段,联合国专家利马胡贾为杭州运河段的出色保护而感动,几乎流泪。 “活的遗产保护与整个地区紧密结合,市民的共享措施震撼了我! ”

除了主论坛外,还举办了以大运河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利用、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和文化高地的建设、大运河文旅融合和区域快速发展为主题的三个论坛,为大运河文化带的建设献策。

王宏伟/文赵亚玲/摄影

视频拍摄制作/王悦谋

标题:“后申遗时代,怎么建设大运河文化带”

地址:http://www.ok-sl.com/xwzx/119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