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444字,读完约9分钟

文学旅人不是为了打卡的所谓网上景点,而是为了遇见生活的真相。 从古老的文明到现代的繁华,去寻找推动时代、影响世界思想的光芒,在心中描绘人文地理读本,珍惜过去的时间和足迹,多年后重温也回味悠长。

1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旅行是很好的学习方法。 在旅途中遇到的人们会告诉你生活的真相。 的真相并不深奥,它隐藏在美食、艺术和感情之中。 无论在地球的哪里,大洋彼岸,在古老的国家和摩登的国家,生活的真谛就像披萨一样,没有太大的不同。 每个人都在真正的柴米油盐中努力保持身心平衡,创造出超越日常的风景。

最美的风景是他们和他们创造的一切。

翠湖在造化钟神秀的彩云以南,虽然不显眼,但由于作者挥之不去的情结,成为了不可忽视的文学地标。

翠湖是昆明人不可缺少的。 到翠湖的交通很方便,很多公共汽车可以直达。 中午时分,眼前的翠湖是热闹的公园,堤旁的柳树依然是绿色的,虽然不知道湖水是否像当时那样“翠”,但人们经过这里,依然不知不觉地慢慢走、停下,或者坐在路边的石凳上。 翠鸟有时受翠湖的吸引,停留在小驻地。 翠湖一点儿也没有清澈的样子。

就像汪曾祺的文案一样,充满了唯美的意境,从没有远离过生活本身。

汪祺作为翠湖的代言人,更与他的老师沈从文一起,作为西南联大的代言人,甚至不遗余力地作为高邮咸蛋的代言人,他在网民心中的形象是:勤奋的学生,理性的作者,有趣的老人,充满活力。

西南联大是“传说中”的大学,米粉屋的教授,发出警报的师生、上山上课、煮莲子的同学、带着情书逃跑的金岳霖,是草上讲“脱离”的闻一多,至今仍活在电影中,与某个时代的智慧 师生一样像亲子沈从文和汪曾祺一样,是我眼中西南联大最好的文学代言人。 出身乡土,经过摸爬滚打的“乡巴佬”的沈从文,在西南联大找到了最舒适的创作和教育体验,当然,也遇到了最理想的学生汪曾祺。

和他们一样,以翠湖为一条路,走开,很快就进入了联大遗风的凝聚地。 街上有几条,树荫像盖子一样,都叫着好名字。 路标上经常附有“○○故居”的新闻。 不用故意找,一条胡同走下去,就会看到联大另一个灵魂人物——一多幅画像,旁边的小亭子里有个认真读报的老爷爷,在平凡的市井里和后面的人静静相对,这是对他最好的纪念吧。

翠湖边夜晚有点凉爽,这座天空之城接近夜色。 是当天联大的所在地,今天是民谣歌手们的集聚地,同样是急先锋,同样的青春无敌,月光可能也一样。

虽然是“二八月乱穿”,但昆明的天气总是二八月,有穿着皮衣和靴子的帅气女孩,也有单薄纱裙的仙气。 在一家小店闲逛,突然被白裙子的长辫子的背后吓到了——但是,真的是2、8月的二、八少女啊。 但是,旁边听着当地人低沉的话,说“看,杨丽萍”。 在气息中,这是低头不见的熟悉,也是汪曾祺小说中常用的“灵活解决”。

这条穿着围裙的“食”,在冬眠多年后,是清灵若水的“受戒”,以灵活的中国古典美学意境,反馈到了当天翠湖的精神滋养。

2

聚集在唐宋风雅、江南江北。

对喜爱唐诗的人来说,扬州就像故人一样。 杜牧是因为诗人对城市有着非常高调的真爱。 扬州草木葱郁,繁华的盛景都在杜牧的诗句中鲜活地流淌。

他是名副其实的天才,没有困于科举考试,还没认真思考人生就遇见了扬州。

不能说英俊少年的外表掩盖了他背后的努力。 因为你必须承认,像“神来之笔”这样的创作,最终决定于才能的才能。 “问酒店在哪里,牧童指着杏花村”“停下车爱枫叶之夜,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的诗像那个人,清新俊朗,不谦虚,看不到“郊狼的寒岛贫瘠”般的苦吟,写信挥手绝唱。

但他最担心的是扬州。

杜牧在扬州诗超过十首,扬州春花秋月,歌舞盛宴,他诗中流光溢彩,扬州风月美景,他诗中绝色倾城,毫无脂粉气息。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玉帘难及。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在哪里教长笛?

将他推上娱乐八卦版标题的也是扬州。 杜牧到扬州时,刚满30岁,远离首都,前途未卜,但隔绝了世界的混乱,在十里长街鲜花美丽的扬州,杜牧欣赏了唐朝最后的风景。 他沉醉其中,尽情享受,也许不长,但自然成为大街小巷香气的焦点。

几场风雨过后,姜夔只有另一个扬州。 “杜郎俊奖,现在重量惊人。 豆蔻语工,青楼梦好,难以赋予深情。 二十四桥还在,波涛起伏,寒月寂静。 读读桥边的红药,知道每年为谁而生。 ”。

作为公认的影像美学大师,他像蒙太奇一样在文案中改变时空,光影万千,从“春风十里”到“荫之麦青青”,还没说完,就想到了“淮左名都”——扬州,到底有多少风刀剑? 那不仅是城市的沧桑,也是时代的创伤。

从唐诗到宋词,姜夔和杜牧都是与扬州同题的作文,构筑了两种终极之美。 杜牧明珠被偷偷扔到颓势已定的晚唐,但他和唐诗,自始至终都很明显。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扬珠帘总是差”是生衣怒马的意气风发,到了“十年一觉扬州梦,青楼薄幸名”,依然是人生得意、必须尽情欢乐的唐诗气象。 但姜夔只能在固守的天空中,实现一个身体的美学理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着几重山。 春风又到达江南岸,明月什么时候还我。

京口和瓜洲,正好位于隔江相望的镇江和扬州。 那个春天,从镇江西津渡口扬帆北上,到达长江北岸时,王安石写下了这本《泊船瓜洲》。 此时江南正是江花红胜火、江水绿如青的醉人之时,他身处渐远,回首是因为怀念,回乡是遥遥无期,夜深人静,满腔的离愁只能寄托在明月,清新淳朴的诗句也

但是,他毕竟是一个结构广阔的人,故园情结、孩子情结长不是他生命的主题。 泊船瓜洲,意味着什么样的人生转折,意味着所有未来的甜蜜和苦涩,他带着勇气和毅力忍受着,但委托清风明月保管的,却是一个历经世事却挥之不去的孩子的真实。 幸运的是,这张童真,今天仍被孩子们朗诵着。

其童真在诗中有记载,而江上古渡在一千年后变成了另一种意义上的繁华。 不用渡,不用挑战汹涌的波涛,说走就走,很快就能到。 现代科学技术将风高浪急夜航艰险留给了过去的记忆,为怀古思乡提供了便利的物理条件。

镇江是地道的江南,不仅是小桥流水家,长江和大运河在西津古渡交汇,赋予了这座城市委婉豪放的气韵。

西津古渡依山临江自古以来就是天然港湾,三国称为“蒜山渡”,唐代称为“金陵渡”,宋代以后称为“西津渡”。 西津渡作为古代镇江通往江北的唯一渡口,具有极其重要的战术地位,三国以来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 一千年来,这里发生的重要战争有数百次以上。 古渡原临长江,滔滔的河水从山麓流向下游。 清代以后,由于江滩下沉,江岸逐渐向北移动,那年的西津古渡现在距离长江江岸300米以上。

西津渡古街全长约1000米,从六朝时期开始经过唐宋元明清五王朝的建设,保留了现在的规模。 走在古老的街道上,随处可见六朝到清代的历史痕迹。 从救生会、观音洞、昭关石塔到英国领事馆旧址,“就像在天然历史博物馆散步”。

依山而建的古老街道蜿蜒曲折,青石板路面上打磨出深深的车辙,砖木结构的明清建筑依然是“飞阁流丹”,“层峦翠”的石刻字迹清晰,展现出西津古渡昔日的繁华。 今天,古老的街道店铺林立,关系到衣食住行,旧柜台上岁月的痕迹历历在目,游人如织,眼神里充满了新鲜的向往。

夕阳走进院子,藤蔓爬上院墙,似乎要探索难忘岁月的沧桑,石阶下是青春的快乐时光。 古渡的繁华,还在延伸。

江水滔滔,不断涌出,最终让人联想起它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不求孙仲谋处。 在香榭丽舍,风流总是被雨吹着。 斜阳草木是普通的胡同,住着人道的奴隶。 我想当时,金哥斯拉气势磅礴,像老虎一样吞下去。

封元嘉草草、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风景中还记得,烽火扬州路。 回顾一下,佛狸的祠堂下面,有神鸦社的鼓。 谁问:廉相当老了,还能吃饭吗?

岁再次上班,此时的辛弃疾已经尘埃落定,登上北固亭,看到的是汹涌的长江嵯峨石壁,心中浮现的是半生风雨坎坷,他依然豪放,心潮澎湃,多少典故信手拈来,毫无疑问。

很快一千年,北固山亭台楼阁就那样,枇杷亭如盖,游人如织,江山如梦,有些风流随风,唯有辛弃疾的豪放与无奈,依然在无尽的岁月中游荡。

文学旅人不是为了打卡的所谓网上景点,而是为了遇见生活的真相。 从古老的文明到现代的繁华,去寻找推动时代、影响世界思想的光芒,在心中描绘人文地理读本,珍惜过去的时间和足迹,多年后重温也回味悠长。

□刘睿

信息推荐

英国首相:英欧签订加拿大式贸易协定

当地时间12月24日,英国首相约翰逊在唐宁街首相府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说,英国和欧盟达成了加拿大式的全面协议。 这个协定保护英国...

标题:“文学的世界 最美的风景”

地址:http://www.ok-sl.com/ozdt/98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