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22字,读完约4分钟

健康之道

许多中老年朋友困惑地认为,为什么一生都补钙、最后一次检查还是骨质疏松? 科学家也很重视这一现象,近年来的全球研究结果显示,钙和维生素d的补充对防止骨质疏松症导致的骨折没有帮助。 这些研究成果在相关知名医学学术刊物发表后仍受到外界的关注。 大连医科大学教授、博士生李树壮教授对此进行了解读,认为最新的补钙理念是,在补钙和维生素d时,必须观察维生素k2的补充,以促进钙在骨骼的沉积,防止血管等软组织的钙化。

“得钙入骨”有三个要素

这必须从以前就流传着补钙的理念开始。 自古以来补钙就是增加钙和维生素d的摄取。 一直以来认为,钙在肠道吸收比较困难,提高钙在肠道的吸收效率是补钙的关键,增加钙和维生素d的摄入,提高血钙防治中老年人骨质疏松,促进儿童骨骼的健康成长 但是,这个“旧观念”忽略了一个重要的步骤。 也就是说,血钙只有正确地移动到骨头里才能“补骨”,只提高血钙不能“入骨”。 真正的“补钙”有三个要素。 第一个是足够的钙源。 二是维生素d3,促进良好的肠道钙吸收。 三是富含维生素k2,起到“将钙摄入骨骼”的作用。 这样可以进行很好的“正确的钙补充”。

真正的补钙不仅是为了提高血钙水平,大部分的钙都应该补到骨头里,以前流传下来的补钙方法没能很好地做到这一点。 所以,我们经常发现,有人一辈子补钙,结果一检查还是骨质疏松。

那么,维生素k2是如何“将钙摄入骨骼”的呢?

许多基础实验和临床研究表明,维生素k2对维持骨骼健康主要在三个方面起作用: (1)促进降钙素的羧基化。 (2)促进成骨细胞的活动,抑制破骨细胞的活动。 (3)通过抑制骨骼中免疫t细胞的增殖,发挥免疫调节作用。 其中,维生素k2促进降钙素的羧基化尤为重要。

补钙“不得要领”真是有害

另一个问题是,如果缺乏维生素k2,长时间大量补充钙,会有什么不好吗?

年发表在英国医学杂志上的荟萃分析论文指出,以前流传的补钙有增加心血管病的风险。 在英国的bbc也有同样的报道。 这些结果让人们感到惊讶和困惑,我们长时间补钙也没什么好处,有什么坏处?

血液中钙离子除了参与正常的机体功能和代谢外,大部分有两种不同的去向:①堆积在正确的部位,如骨骼、牙齿等。 ②沉积在错误部位:包括关节软骨、心脑动脉血管、胆囊和肾脏等软组织。 错误堆积的钙质会引起所在部位的组织和内脏器官的功能障碍。 关节软骨钙化会引起脊椎、颈椎、手臂、肘、肩、膝等大小关节的损伤,引起骨性关节炎等,严重者会导致骨刺和关节腔的破坏。 动脉钙化引起高血压,慢性肾病等。

通过长时间大量补充钙,血钙会上升,这些上升的血钙如果不大部分移动到骨骼,就会大量沉积在血管等软组织。 机体有阻止这种异常沉积的机制,其中维生素k2起重要作用。

引领维生素k2、钙补充的新理念

许多研究表明,维生素k2有防止钙这种错误沉积的作用。 血管钙化防止作用主要通过基质γ-羧基谷氨酸蛋白质( mgp )、生长停滞特异性蛋白质6(gas6 )、γ-羧基谷氨酸蛋白质( grp )三种蛋白质。 其中mgp的作用尤为重要,是人体天然最强的钙化抑制蛋白。 这三种蛋白质同样需要羧基化,维生素k2是极其重要的辅酶。 也就是说,这三种蛋白质需要足够的维生素k2才能活动,维生素k2不足容易导致血管钙化。

羧基化的mgp阻止钙向血管和软骨等软组织的沉积,与沉积在血管壁上的钙离子结合,从血管移动,改善动脉钙化。 其作用机制比较复杂,其重要作用之一是阻止骨诱导蛋白(含bmp-2和bmp-4的骨形态发生蛋白)的异常作用。 bmp-2和bmp-4就像社会中的“坏蛋”,mgp就像“警察”,维生素k2起到“武装警察”的作用。 据《健康新闻》报道

信息推荐

科学家揭示了钙钛矿材料中电荷传输独特的量子干涉效应

据本报报道,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在短短7年间光电转换效率突破25%,在40多年快速发展过程之前就传来了晶体硅太阳能电池,随着性能研究的进展,其科...

标题:“补钙一辈子,为何最后还是骨质疏松?”

地址:http://www.ok-sl.com/ozdt/77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