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98字,读完约4分钟

■郁海红

上海市武康路113号由假三层主楼、两个辅助楼和花园组成。 这是建于1923年的简约风格的花园住宅,曾用作苏联的商业代表处。 1955年9月,巴金斯一家移民,在这一生中活了半个多世纪。 冬天下午,我怀着仰慕的心情,走进了巴金的“家”。

进入主楼的一层,入口的左手墙上,悬挂着著名画家黄永玉为巴金故居开馆而画的“巴金”。 在这幅《沉湎于众生苦难的面孔、沉思、悠闲、鞭痕》中,有一首诗叫《你是谁》,将巴金斯比作战士、医生、开朗的歌者、牧者、摆渡者、远走者。 巴金的头发根深蒂固,周围是愤怒的红梅。 不知为什么,一看到这幅画,我就会想起巴金斯先生的“小老人,名字叫巴金斯”。

餐厅和客厅都在一楼,餐厅的家具用巴老妻子萧珊当时亲手做的样子装饰。 过去他们经常在这里邀请亲戚朋友聚餐。 大厅内的钢琴是肖邦用第一部翻译作品《阿细亚》的稿费买来送给女儿的。 的墙上挂着儿子海棠的生日照片。 整个餐厅恢复了巴老家温暖的生活图。 客厅也以巴金斯生前的样子布置,他在这里接待了无数中外客人,法国作家萨特和波伏娃是第一位嘉宾。 意大利“但丁国际奖”和前苏联“人民友谊勋章”的授予都是在这个客厅举行的。 老舍、曹禺、沈从文在这里留下过足迹,住在徐汇区的柯灵、张乐平等都是这里的常客。 客厅见证了20世纪后半期中国文学的起伏,更留下了半个世纪以来中国文学不统一时期的记忆。

阳台门口的小桌子是巴老晚年经常写的书案。 1982年巴老在楼上写文章时不小心摔倒,他住院期间,家人在这里安装了门窗。 这里阳光充足,家人把这叫做“太阳间”。 住院回来后,行动不便,他经常在一楼活动,一楼当时没有他写作的特别地方。 他在窗边的缝纫机上铺上桌布,开始在上面写。 随后,他的家人为他加了一张右侧窗边和客厅门内的小桌子。 他在这三张桌子上,八九十岁高龄患有帕金森病,在国内外思想界、知识界和文学界写了《说实话的大书》、《随想录》的最后两集——《病中集》和《无题集》。

二楼大厅,左边书架上放的主要是大部分外文书刊和工具书。 巴老精通多国语言,可以用德语、朝鲜语、西班牙语和法语阅读,这些工具书是他用来帮助翻译和写作的。 他不仅是高产作家,还是对文学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大翻译家。 两个高中生模样的女孩说:“这里的书很多呢! 小声叹息道:“。 旁边的志愿者说:“你们看到的只有巴金藏书的沧海一粟,三楼都是一排排的大书架,暂时不对外开放,故居藏书近4万册,也不包括他捐赠的数量。 ”。

二楼书房内放着一张大桌子,和外廊的桌子一起,构成了巴老1982年前的就业区。 他在这里看书思考,创作了《随想录》的前三集、小说《团圆》(后来被电影《英雄的孩子》拍摄)等许多散文、小说。 这个书房曾经在中国的摄影史上留下了很多经典的照片。 有一个题目叫“劫持后的笑声”。 在这间客厅的沙发上,“文革”结束后,固定了巴老与老朋友谈笑风生的历史瞬间。 历史脱胎换骨的中国文学也从巴老的这间客厅掀开了新的一页。

花园里有四季花木,多是巴老和家人亲手种植的。 虽然是冬天,但大广玉兰的树枝长满了葱绿的树叶。 幸运的是,梅树长满了花,难怪空气中充满了清爽的花香。 沿着院子里的步道慢慢走,巴老无数次在这里沉思、行走,走着走着,仿佛耳边响起了他的话,“我谁都有家,每次开口都有饱饭,所有的心都不温暖。 我愿擦去每个人的眼泪,不让任何人牵着别人的头发……”

信息推荐

法国新确诊新冠病例27228例,累计近200万例

根据法国公共卫生部门11月15日公布的数据,截至当天14时,法国新增27228例全天候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累计确诊病例达到1981827例。 ...

标题:“走进巴金的“家””

地址:http://www.ok-sl.com/ozdt/113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