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57字,读完约3分钟

不知道为什么,我感觉不能总结艺术创造的经验,不能宣传。 每部作品不过是一种创作冲动。 我迷恋禅宗的想法,“悟”相信,我们不能创作出大的作品,可能与艺术悟性低、杂性多有关。

多年来我在戏曲中领悟到了什么,使我自己变得宽广了很多。 最简单地说,在精神上,就是获得自由。

如果我们的现代剧回到没有光的舞台,空间无限的自由,演员的表演进入自由王国的境地,这个舞台将会多么有趣啊。

如果我永远固定在某种戏剧观念上——比如现实主义戏剧观念上,或者我在布莱希特、格罗托夫斯基、法国阿尔特、日本铃木戏剧观念上,等等。 如果在这些圈子里,在这些大师们已经形成的所谓学派、主义中,能找到路,我想就找不到了。 我只能说可以参考一些东西,但没有必要跟着某种权威,某种主义,某种潮流去牵引它。 戏剧艺术自20世纪末以来,流派、主义五花八门,新观念、新做法、新技术忙个不停,不断重塑图案。 与其追逐和重复别人,不如找自己的路。

戏剧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造。 我做的是我的,不仅对其他艺术家没什么用,我自己也绝不想重复我自己。 我在演戏,我必须自己在戏里找到本来没有的东西。 即使有我过去拍戏也不在意的新元素,只要我出现一点我就很高兴。 如果找不到这个,就对创作没有热情。 我不赞同艺术上所谓的学习,所谓的经验交流。 他是他,你是你,艺术本来就是个人精神世界的,一切创作都是从你心底流出的。

有人问我是什么风格的。 我特别坦率地说:我没有风格。 俗话说,我什么也没有。 我的创造逻辑是每出戏都要找出每出戏的风格。 的戏剧必须为这部戏服务,而不是为自己的风格服务。 不管什么戏,如果感觉到随心所欲地排列的什么,就会排列什么? 请按感觉排队。 但是,不寻求风格的统一并不意味着我完全没有风格,没有观点,而是考虑不作茧自缚。

我反对任何法律。 但是,必须说的是,我还有两个。 我的第一条律法是,感觉不到的时候不演戏。 感觉到了,感觉到了什么,感觉有话要说,我做了。 有话要说,天赋就是我该怎么说。 一旦找到了我的表达方法,我就能说出我想说的话。 我到底喜欢什么戏? 我感受到的、感受到的、现实接触到的,我都喜欢。

我的第二条律法是,作为导演,所有戏剧都需要第二个主题。 这个第二个主题是我的。 第一个主题是文学性。 例如莎士比亚的戏剧可以不改变他的台词进行删改,可以按照他原来的台词演。 但是,我把自己的一点东西,我独立的一点想法,独立的状态,强烈地放在了这部戏里。 不是为莎士比亚,而是只为自己服务。

(明天大周末“中国导演,请向海外阐明观点”)

信息推荐

马克龙承诺五年内完成巴黎圣母院的重建

当地时间15日是巴黎圣母院遭受大火袭击一周年纪念日。 法国总统马克龙在新型冠状病毒大流行的影响下,尽管加固工程暂时停止,但还是发表了视频演说。 ...

标题:“\周末大家 我不为莎士比亚服务,我只为我自己服务 □林兆华”

地址:http://www.ok-sl.com/ozdt/106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