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15字,读完约3分钟

孔建伟(左二)和同事们在工作场所交流焊接技术。 (记者何川摄)

央视网的新闻(记者何川)川东南丘陵上,一缕阳光落在了山区。 绿树被遮住,有广阔的现场。 当工厂的小机车慢慢经过工厂的房间时,依稀看到了昔日的光辉。 这是位于四川自贡的东方电气集团东方锅炉有限企业。

3月27日,年过70的戴志立、郑东夫妇向《中国梦大国工匠篇》大型主题推广活动采访团讲述了“小家伙”的故事。 两个老人口中的“小家伙”叫孔建伟,今年50多岁了,在一线做了36年电焊工。

东方锅炉厂的一角。 (记者何川摄)

戴志立说:“孔建伟是1982年来到我们焊接室的,刚从中专毕业,20出头,还是个小鬼头。 焊工是很辛苦的工作,孔建伟很辛苦,还学习了,很快就上手了。 1987年,我带他去上海参加全国技能比赛。 他进入了前三名。 我们比他高兴。 ”。

戴志立的郑东想起这段经历时说:“这个小家伙勤奋又心痛。”

“当时的就业环境还很艰苦,焊工更艰苦。 大家经常顶着太阳在室外工作,下了两三根焊条,全身湿透了。 每次从他身边经过,他的焊接物堆得最多,即使衣服被汗水浸湿也没有休息。 ”。 郑东说,孔建伟不仅勤奋好学,还整理记录了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经验,在工友们中间看到,工人们拿到他的小笔记本就像是在劫宝一样。

36年后,孔建伟凭借精湛的技艺成为优秀的焊工,获得无数荣誉: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技术人员、机械工业技能大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孔建伟和同事完成的核军需工业部件焊接样品。 (记者何川摄)

孔建伟的老家是山东曲阜。 作为孔子家族的后代,他更了解lsquo。授鱼不如授鱼,rsquo的道理是,他身边渐渐聚集了同志优秀的焊工。

2002年,孔建伟和同事接受了神秘而艰巨的任务。 孔建伟对记者说:“当时这个任务很机密,我现在就可以告诉你们。 西南某工厂接受国家某型核潜艇零部件的焊接任务,多次焊接实验失败后,最后找到了我们。 当时,我们都压力很大。 我国军队给了我们八个实验焊接物。 我们有五个焊接失败了。 这绝对不行。 ”

临危受命,困难累累。 孔建伟对同事说:“我们没有退路。 方法总是比困难多,如果不能努力,请再努力一次! ”

10平方米以上的密闭房间,一天工作20小时以上。 经过近一个月持续的攻防,焊接成功,合格率达到100%。 随后,孔建伟将他们团队的经验整理成成熟可行的焊接技术,交给向他们求助的兄弟制造商,完成剩余的焊接任务,核潜艇如期服役。

“我们留下技术走了。 这个方法叫做lsquo。 把钥匙交给rsquo; 。 六年后,那家工厂当时的科长已经成为总工程师。 他在外省街头一眼认出了我,拉着我把这件事告诉了部下。 我很感动,觉得值得。 ”。

标题:“【中国梦·大国工匠篇】“东锅”孔建伟:“匠心”焊出“中国制造”的脊梁

地址:http://www.ok-sl.com/xwzx/13365.html